前不久,永輝旗下的生鮮新零售業態“超級物種”傳出關閉其上海市五角場萬達門店的消息,這是其自2017年1月開店以來,首次面臨關店問題。與此同時,盒馬鮮生、順豐優選等生鮮電商也作出了在部分區域關店的決定。一年之前,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曾是阿里系、騰訊系當仁不讓的新零售主角。關店只是表面跡象,背后的資本騰挪、隊形變化更暗藏玄機。從模式創新到跑馬圈地,生鮮電商新零售度過了初期的高歌猛進,盈利成為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。
有人分析,新零售是未來的趨勢,不過無論是盒馬還是超級物種,發展都過快過熱,為了搶奪市場和用戶,在選址和入駐上都有盲目。而且,平臺的盲目擴張會導致的產品質量把控缺位和售后服務跟不上。綜合分析來看,生鮮電商最有效的模式是“O2O+B2C”。從目前的形式分析,生鮮電商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難題,一是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低,無法形成規模效應;二是自建冷鏈倉成本高,用第三方冷鏈又難以保障食品安全。
生鮮物流企業目前存在有小、散、弱等現實問題,亟待規模化、集約化、專業化發展(關于這方面可以點擊生鮮配送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)。而超級物種、盒馬鮮生的關停,對消費場景、門店類型做了有針對性的、多元化的改變,都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。就現在而言,生鮮物流對整個供應鏈的生產、儲存、運輸、銷售等環境要求較高,但目前的保鮮、冷藏運輸載體及全程物流體系并不完善,不能全程很好支撐,尤其受制城市交通擁堵、臨時性限行等情況,給即時配送帶來較大考驗。因此,想要盈利,就需要在這問題基礎上進行改善。
而這一系列的變化,也在昭示著,對生鮮電商而言,在高速發展兩年多后,從燒錢走向盈利已刻不容緩。
標簽:生鮮電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