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據顯示,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綜合指數加速攀升,從2013年的0.341上升至2018年的0.376,京滬浙蘇粵五省市消費升級水平領跑全國,消費向發展和享受型傾斜;而線上買菜最需要服務的正是80后、90后富裕起來的消費群體——3億新中產階級,這是中國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。
生鮮電商未來的發展自然不必多說。而想要得到可持續的發展,一邊需要規模效應的產生,從而來分擔成本壓力,另一邊需要迅速實現收入的增長,但是,生鮮電商做的是高頻、低消的生意,由于客單價低,獲客成本高,毛利率自然就低。實際上,生鮮在冷鏈物流成本特別高。資料顯示,生鮮電商的物流損耗普遍在5%—8%,有的甚至超過10%,而在配送成本上,基本上都超過20%。更不用提房租、電費、推廣等費用了。
阿里、京東等電商巨頭入局,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建設投資,并帶來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,使得生鮮電商市場備受關注。但是進入2019年以來,生鮮新零售模式從瘋狂擴張步入戰線收縮調整階段。目前生鮮電商的現狀就是很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,而規模的上升和技術的提升能帶來供應鏈管理上效率的提升。
雖然生鮮電商行業增長很快,但是實現盈利的卻不多,因此減少從地頭到餐桌的中間環節,盡可能降低成本,成了很多生鮮電商選擇的策略。而且伴隨著電商巨頭入局,行業內頻頻出現了新的模式,生鮮電商市場呈現出了多業態共存的局面。或許,不久后,生鮮電商行業局勢將明朗化。
標簽:生鮮電商